技术研发
项目 | 全新料(纯PP) | 抗冲击改性PP | 添加回料的PP |
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/KJ/M2 | 45.8 | 57.9 | 5.8 |
-30℃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/KJ/M2 | 5.7 | 12.1 | 3 |
拉伸强度/MPa | 29.7 | 29.2 | 28.9 |
断裂伸长率/% | 47.1 | 289.4 | 135.9 |
弯曲强度/Mpa | 27.3 | 20.5 | 26.7 |
弯曲模量/Gpa | 1.05 | 0.87 | 0.96 |
密度g/cm3 | 0.91 | 0.9 | 1.06 |
熔体流动速率(230℃,216KG)g/10min | 3 | 2.7 | 2.3 |
现象 | 产生原因 | 处理措施 |
产品不足(残缺)图1 | 1. 材料熔体流动速率低,流动性差,造成工料不足。 | 1.选用熔体流动速率较高的材料。 |
2. 模具空气过多及排气不良,导致模具型腔填充不满。 | 2.增设或扩展排气通道。 | |
3. 注塑温度低,压力小。 | 3.提高注塑温度和压力。 | |
飞边-图2 | 1.模具锁模力不足。 | 1.提高锁模力。 |
2.模具变形。 | 2.修整模具。 | |
3.材料熔体流动速度过高。 | 3.选用熔体流动速率较低的材料。 | |
4.注塑压力大。 | 4.调代注塑压力。 | |
产品脆裂-图3 | 1.材料选择牌号不对或加的回料过多,原分子结构遭到破坏。 | 1.选择适用于厚壁的材料和使用全新料。 |
2.产品结构或模具结构不合理,注塑过程中有方向性,产生内应力,尤其沿料流动方向更易开裂。 | 2.调整成型工艺和后处理工艺。 | |
3.模具温度和注塑温度设置不当。 | 3.合理调整模具温度和注塑温度。 | |
4.嵌件位置设置不当或未预热。 | 4.优化设计并对嵌件预热。 | |
5.作业过程中野蛮装卸,使用不当。 | 5.作业过程中轻拿轻放,正确使用。 |
看外观 | 1.看产品是否完成,无残缺变形。 |
2.颜色均匀,无明显色差,色泽鲜艳透亮。 | |
摸产品 | 1.用手摸产品表面是否光滑,四周和把手处是否有毛刺。 |
2.组装部件是否得当,堆码是否稳妥。 | |
3.产品是否已自然老化,老化反应在产品发硬,变脆,而优质产品手感比较柔软且有韧性。 | |
称重量 | 1. 称一下重量,从原料聚合工艺和物理性能来说,比重轻示为结晶低,纯度高,杂质少。 |
2. 相同尺寸结构且壁厚一致的产品,使和相同的原料和工艺生产,除了以上两个特性外,重量轻的较好。 |